2018年5月1日,这一天对麦克奥迪(厦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迪电气”)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这一天,麦迪电气迎来了成立30周年的日子,这对于想要做成百年老字号的企业来说,无疑距离目标又近了一步。对于这家已经走过了30年岁月的企业,该企业监事会主席章光伟不无感慨地说,“实际上麦克奥迪是伴随着厦门特区改革开放的过程成长起来的”。

  伴随着改革开放,麦迪电气逐渐茁壮成长起来,从一个不起眼的工厂发展成为如今的上市公司。其中有这样几个时间节点,对于麦迪电气来说,尤为关键。

  1988年麦迪电气的创始人在厦门大学安装了第一台自动压力凝胶设备。1997年奥地利库瓦格与香港协励行共同组建库瓦格(厦门)高压电气有限公司。2008年协励行集团收购奥地利库瓦格所拥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公司从此更名为麦克奥迪电气。2012年7月26日,这家股权几经变更的公司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成为了厦门市第28家上市公司。章光伟介绍,麦迪电气上市后经过6年的发展,“现在变成麦迪电气这个上市公司底下有三个板块,分别是环氧绝缘制品、光学显微镜、远程医疗。”

  如今,麦迪电气主要的两个主营业务,即环氧绝缘制品和光学显微镜产品,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特别是在环氧绝缘件市场上,麦迪电气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销售规模最大、拥有国内同行业一流技术水平的环氧绝缘件专业制造商。

  环氧绝缘件是电气设备中用于隔离不同电位导体的关键部件,能够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达到能量转换、能量传输与信息传输的目的。环氧绝缘件可以在不同的电气设备中使用,根据产品技术要求的需要,绝缘件起着隔离、支撑、固定体等诸多作用。

  不仅如此,环氧绝缘件作为输变电设备的关键绝缘部件,是提高配电网络可靠性的核心部件,市场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630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用电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必然要求稳定的电力建设投资。此外,电气化铁路的加速建设和海外市场的开拓将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

麦迪电气工厂外景

  然而,生产环氧绝缘件并不是件容易事。作为输配电设备的重要组件,它质量关系到输配电设备的性能优良和质量稳定。因此高压和中压环氧绝缘件的入门门槛很高,作为输配电设备配套的关键部件,环氧绝缘件产品必须与下游整机客户相契合。只有通过了客户严格的考核和长期检验,才能进入大型客户的供应链体系。下游客户一旦与环氧绝缘件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一般情况下不轻易更换,这将对意图新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形成了较强的壁垒。

  凭借着在这个行业的领先地位,麦迪电气不断被越来越多下游企业所认可。合作的企业包括ABB、施耐德及其下属企业,以及通用电气、阿尔斯通、西门子、库柏、东芝、三菱电机、北开电气、中国西电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输配电厂商。

  高度国际化视野

  作为一家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上市公司,在麦迪电气无论企业人才构成、企业管理理念等各方面都能感受到国际化的气息。可以说国际化已经深入麦迪电气骨髓里,对它的发展产生着深深的影响。

  一个最能被大众感知的国际化因素,要算是公司的名称“麦克奥迪”了。在麦迪电气总部,章光伟介绍了这个名称的由来。麦迪电气的母公司最早做光学仪器起家,公司便将显微光学的英文“Micro Optic”作为公司的品牌。后来在海外拓展的过程中,为了让消费者念起来更顺口,就对这两个英文词汇精炼,“现在motic是micro-optics的缩写,我们选了5个字母motic,形成了这个品牌”,麦克奥迪由此而来。

  除了让人印象深刻的名称之外,人才国际化在麦迪电气也被体现得淋淋漓尽致。无论是从研发还是到销售团队,外籍人士不在少数。章光伟介绍道,“电工领域技术部负责人是瑞士人,公司设立时股东之一也来自瑞士,公司现在的销售部包括法国人、奥地利人、俄罗斯人、印度人。也就是说在国际化背景下我们这个华人企业吸纳了这个领域里面很多不同国家的拔尖人才”。

  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人才汇聚在一起,带来了不同的认知和理念,碰撞在一起,形成了新的火花,推动了麦迪电气的快速发展。对于这一点,麦迪电气总经理Hollis Li深有感触,“我们的工艺和国外差了几十年。作为一个传统工业,想要把这几十年的基础拿下来,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但如果把这些国际人才本地化,在这个基础上同步起来做技术,企业的发展进度相对来讲就变快了。”

  对人才的合理运用,带来了麦迪电气业务的快速发展。据了解,这些年来通过麦迪电气研发团队的积累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发展模式的共同推动,麦迪电气在技术发展中保持着优势。截至2017年底,麦迪电气电工业务共持有7项发明专利和34项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并掌握多项关键生产环节的非专利技术。

  如果说企业的名称、员工都是容易被外界感知的因素,那么企业的管理理念则相对不容易被外界感知。但是企业的管理理念对于企业的发展却同样不能被忽视。而麦迪电气的管理理念中,同样可以看到国际化的影子。

麦迪电气工厂全景

  在当下,知识产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制高点,它能够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成为了企业乃至国家竞争的焦点。现在知识产权壁垒对于占领市场和保护市场的作用不断地涌现出来,正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导形式之一。而麦迪电气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认同,让它在一众生产绝缘件的厂商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国际知名输配电设备厂商的认可。

  谈及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时,Hollis Li介绍,“这些外资企业来到中国的时候,他们担心自己的技术被拿走,所以要寻找可靠的供应商,也就是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质量的追求等方面,能够理念有比较相近认识的企业。在这方面我们是能够确保的,这几十年的企业发展一路走来,也证明了这一点。”

  落实在具体的合作中,对于怎么执行和遵守这些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则,成了麦迪电气的一项重要工作。Hollis Li介绍,从最初确定合作后,双方就要签订一个互相保护的协议,约定双方如何保护彼此的知识产权。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也积极努力着。“企业政策的连通,以及加入我们自己的技术储备和展示,都会融汇到和客户的合作中来”。

  经过双方一次次的磨合,渐渐的麦迪电气赢得了客户们的认可,从最初开始帮客户生产非核心产品转变到最核心的产品。而在这个过程中,麦迪电气也会根据客户差别化竞争的考虑,对产品的电压等级、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气密性、使用环境以及外观尺寸的不同要求,进行定制化生产。

  在与众多客户的合作当中,Hollis Li坦言企业也学到了很多,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帮助很大。“我们在这些跨国企业身上学到很多方面的,比如他们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Hollis Li介绍,在绝缘件生产过程中,这些企业会花很多时间精力在产品一线当中,“它不要你检验产品,而是要看你这个过程,看你过程中产品品质是否得到了控制。因为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渐渐地,麦迪电气加强了对员工的思想意识培训,让每个员工开始意识到生产过程控制好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产品的稳定性是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不是靠检验能够检验出来的,不好的你怎么检测也不可能是好的”。

  持之以恒搞研发

  一个工业要想从完全没有的情况下做到成功,需要持之以恒,要有长期的坚定的信心。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如此,只有坚持,才有可能做得更好。“加工行业很难有什么革命性的创新,但如果能不断把产品做精细,就会变得无可替代。”Hollis Li在谈到麦迪电气的发展时如是说。

  凭借着对信念的坚持,麦迪电气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固封极柱

  2013年11月,麦迪电气自主研发的40.5kV高海拔固封极柱产品分别配在四川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0.5kV户内高压固封极柱真空断路器和27.5kV单相户内固封极柱铁道真空断路器开关柜,在昆明高海拔电器检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高原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顺利通过了型式试验。该产品分别具备在3500米高海拔试验环境下使用,在国内首家采用固封极柱产品成功的应用在铁道电气化领域。该产品技术先进、结构简单、外形新颖、填补了固封极柱高海拔铁道真空断路器空白。

  2015年,麦迪电气在高压开关绝缘拉杆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而在这之前,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为数不多企业拥有在550KV以上这种技术。为了实现这个技术突破,早在2011年麦迪电气就开始跟欧洲的两所大学进行合作,在欧洲成立了技术攻关团队。经过4年的自主研发,逐渐制定出合理的工艺和配方,保证了产品性能达到了标准要求。最终,在2015年,这项技术得到了电工行业巨头ABB、通用电气、西门子等的认证。“这个拉杆实际上是在高压开关里面核心的核心。”

  2017年,成功完成深海底电缆测试,一举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际上少数掌握这一技术的公司之一。这个消息令人振奋。据Hollis Li介绍,电缆中的绝缘件就是麦迪电气与客户一起设计、量身定制的。不同于普通电缆,海底电缆在产品规格、技术要求、施工难度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门槛,因此长期被少数欧美巨头垄断。在这个过程中,麦迪电气同样面临着挑战,“这些绝缘件完全是新的,没有标准的,”而如何解决它在海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绕不过去的。为此,一次次实验,终于突破了这个难题。不仅如此,据Hollis Li介绍,这个绝缘件产品的性能参数、材料使用也为行业制定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基于强大的工程和技术背景,以及多年电气绝缘领域的制造经验,麦迪电气设计开发并制造10kV—1,100V各种电压等级的一系列绝缘零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输配电设备中,而技术水平和产销规模也始终保持着处于行业前列的位置。

  Hollis Li说,“我们的产品从中低压,到高压,超高压,再到超高压,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集中技术实力,解决把每一个产品怎么做成的问题。传统行业就是讲究怎么把这个工艺做精,所以在我们整个运作过程当中,我们经过大量的数据采集来沉淀每一个加工工艺的优化。”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麦迪电气在绝缘件产品中也逐尝试增加智能化的元素。“我们在产品方面正在考虑更多智能化改进,比如植入电流和电压的传感器形成智能模块,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不断探索。”

  一路走来,麦迪电气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Hollis Li先生认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把产品做精细。“精是一个企业传统工业里面核心的核心,我们不是在实验室里面,可以研发一个产品就已经成功了,中国有很多领域做的很尖端,但是他们没工业化了应用不了,纳米技术就是这样新的东西,大家都说我攻克了,但是没有工业应用,无法体现到公司制品中。”另一个重要方面,公司制品最为关键的是产品稳定性,质量差异就体现在稳定上,你可以做好一个,但你能做好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只有批量稳定生产才能保证质量。”

  对于材料,麦迪电气也同样重视。“我们常常在想,能不能在材料上面做革命,有没有成本更优的替代材料,有没有新的发明材料”。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他们不断探索不断进步。Hollis Li表示,比如特高压1100千伏中所用到的绝缘件,该产品同跨国公司自己生产的产品相比较,性能的超越关键就在于材料。Hollis Li说,“我们自己在材料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我们有材料实验室、材料专家,原材料的研发”。不仅如此,针对目前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麦迪电气也开始研发更加环保的材料。

  一直以来麦迪电气十分注重技术研发工作。据Hollis Li介绍,从2000年起到现在,每年在R&D的投入都很多,在他看来这项专门的投入很有必要。“我们每年在R&D方面都保持较高投入,也能看到我们整个的营业收入,每年都是较稳定的。有了研发资金的支持,才有可能让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中。企业过了这个良性关,品牌树立起来了,技术水平提升了,同时技术能力也沉淀了;那么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就拉开了。研发投入对于企业是压力,但是这个压力转换,将有助于有效化解来自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压力。”

  持续的研发投入,保证了麦迪电气的产品无论从工艺还是材料方面,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而这也让企业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

  契约精神很重要

  作为国内销售规模名列前茅的环氧绝缘件专业制造商,麦迪电气作为ABB、施耐德、阿尔斯通等电气巨头的供应商。能同时成为这些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的指定供应商,靠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更在于麦迪电气对于契约的严格遵守和执行。

  “这些跨国企业竞争这么激烈,它能够把它最核心的绝缘件的制造图纸落到一个企业来做,这个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你很难想象一个中国的中间制造企业能够跟世界五百强巨头形成这样的一个产业链紧密的链条,这都是企业成功的地方。”章光伟如是说。

  而这样的成功,是麦迪电气人一步一个脚印发展来的。

  章光伟介绍,“在原来最早的绝缘件合作上面,ABB跟麦迪电气之间已经建立了信任,它对我们整个的技术、研发能力、质量水平,特别是理念很信任。所以到后面再去攻关新的东西的时候,ABB愿意尝试跟我们配合”。

  最初,对于众多的跨国企业来说,尝试与麦迪电气合作,或许只是为了培育一个供应商,为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一个筹码。而随着双方了解的深入,双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了战略合作伙伴。甚至对于那些企业来说,“现在有一点相依相存的关系,就是说你如果不给它供货,它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彼此的关系,Hollis Li这样说到。“在我们跟施耐德的合作中,施耐德把它的三个制造厂都关闭了,因为他们将它的绝缘件的核心件都移到麦迪电气这边来生产了。”

  当然,促成这种信任的,除了外部的因素,还有公司内部严格的管理。Hollis Li介绍,在每个员工入职前,都要和公司签一个保密协议。“对一个企业来说,保密是一道墙。我们跟所有的合作企业签订保密协议时候的条款是相当严的,特别是欧洲公司的协议是相当严谨的。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所以我们就必须严格去执行和要求”。例如对于产品展示,同样有着严格的保密要求。Hollis Li介绍,对于任何产品的展示,事先都要征得对方的同意。生产环节更是如此,在麦迪电气的生产车间,拍照是不被允许的。不仅如此,对方提出要参观制造过程,也是不被允许的。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在麦迪电气发展的早期,这样看起来有些严苛的规定被一些客户所不能理解,加工一个产品有什么神秘的,有什么我不能看到的?”这样的问题经常被潜在客户们问起,也因此让麦迪电气损失掉了一些潜在的客户。Hollis Li表示,“麦克奥迪自己是立足于中国,但是实际上跨国企业国内国外的工厂占我们电工行业业绩较高比例,因为我们有很多是有保密的要求和条款的要求,国内很多客户觉得不能理解。”

  然而直到今天,这样的规定在麦迪电气依然被严格遵守着。因为他们知道,要想让企业长久的发展下去,成为一个百年企业,就一定要遵守“这个国际的游戏规则”。

  虽然,这真的很难。“在前面整个运作过程中是很艰难的,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损失了很多客户,在能不能开放这个原则问题上我们也曾经有所动摇。”

  在开放与不开放间做抉择,看起来更像是一场未知胜负的博弈。最终,麦迪电气选择了遵从“这个国际的游戏规则”。如今看起来,麦迪电气在这样的博弈中尝到了甜头。Hollis Li 介绍,“从我们企业这么多年整个业绩来看,包括我们顺利上市,证明了我们在这一方面是赢的。如果当时没有坚持,到今天可能这些客户就不会跟你合作。”也正是因为坚持不动摇,成就了如今麦迪电气隐形冠军的地位。